Monday, October 1, 2018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Saturday, August 25, 2018

对国庆日的感想


Image result for 马来西亚国庆节图画Related image

我很期待国庆日的到来,因为那天不用读书,而且还可以出去玩。




马来西亚国旗,国徽,国花

Image result for 马来西亚国旗

Image result for 马来西亚国徽


顶端的新月象征伊斯兰教。星的十四芒象征马来西亚的十三联邦政府之间的平等关系。盾牌上的五把马来短剑代表前马来属邦,即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柔佛
红色白色黑色黄色条纹代表前马来联邦,即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彭亨。其中黑与白是彭亨州旗的颜色;红与黄是雪兰莪州旗的颜色;白、黄、黑是霹雳州旗的颜色;黄、黑、红是森美兰州旗的颜色。
槟榔树槟威大桥(红条纹左方)象征槟城马六甲树(黄条纹右方)代表马六甲沙巴州州徽(红条纹下方)代表沙巴砂拉越州州徽犀鸟(黄条纹下方)代表砂拉越
大红花(红色朱槿)为马来西亚国花,它也象征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国徽两側的护盾兽——马来亚虎象征人民的勇敢坚强
国徽下的彩带的左右分别以罗马字母爪夷文写着马来语国家格言:团结就是力量(Bersekutu Bertambah Mutu)。彩带的黄色为皇室颜色。

Image result for 马来西亚国花的象征
马来西亚华人称国花为大红花。大红花意义是红色代表勇敢,强大的生命力与快速的繁衍能力,象征了马来西亚国家与国民生生不息地茁壮成长。五个花瓣代表马来西亚的“国家原则”(马来文:Rukunegara),即“信奉上苍、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尊崇法治、培养德行”。





马来西亚独立日

1946年,英国把新加坡从马来亚划分而出,成为直辖殖民地,同时宣布一个组织马来亚联邦的计划。但事与愿违,该项计划因削弱马来统治者的地位,且将公民权赋予华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而遭马来人强烈反对。面对马来族怨声载道,英国最终放弃平等公民权计划,在1946年6月成立马来亚联邦后便于1948年正式解散,取而代之是1948年2月1日协议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由英王委任高级专员所统治。[1]


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争取独立,巫统马华公会马来西亚国大党三党组成联盟[2]。1954年5月,东姑阿都拉曼率领敦拉萨和陈东海三人代表团联袂赴英国伦敦谈判民选自治政府事宜,随后于1955年7月27日的首届联合邦立法议会选举中,联盟成功赢得52席中的51席,在英国监管下组成自治政府议会。1956年1月18日至2月8日,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率领代表团到英国谈判达成协议,英国政府同意让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并设立里德委员会草拟马来亚联合邦宪法。1956年2月20日,该代表团从英国伦敦返回马来亚,在马六甲怡力的英雄草场宣布独立日期。1957年5月9日,东姑阿都拉曼、敦阿都拉萨翁毓麟善班丹组成独立代表团再赴伦敦谈判独立事宜。[3]
1957年8月31日午夜十二时,英国国旗正式降下,马来亚国旗徐徐升起。在马来统治者、英国女王代表格楼斯特与人民的见证下,东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带领国人高喊7声“默迪卡”(馬來語Merdeka,意即独立),正式宣布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东姑阿都拉曼检阅300名联盟青年组成的仪仗队与各州属的12个联盟代表。而联盟代表沙顿氏为东姑挂上花环,并尊称他为“独立之父”[4]。自此,8月31日被定为马来西亚国庆日。每年在此普天同庆的日子,马来西亚国庆日皆以热闹的方式庆祝,以感谢抗战英雄奋力保卫国土。

Saturday, August 11, 2018

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